“多地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引起网友的关注。一直以来,教师行业都被认为是铁饭碗,考教资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如果教师退出机制真的开始实施,那到底是转岗还是退编呢?
2022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区印发了《南京江北新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要“探索以转变岗位、待岗培训、解聘为主要途径的教师退出机制”。
2022年11月,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在宁波之后,北京又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实际上,“中小学退出机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地区在实践。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1、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
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2、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
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