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汉交通运输局在深入贯彻交通强国的战略,做出了很多振奋人心的规划,为了让武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交通枢纽,以湖北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武汉最新的交通规划情况吧。
春意渐浓,武汉城市圈一批交通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与早春气息交相辉映。
2月22日,武(汉)松(滋)高速公路(蔡甸段)挖沟放线工作在消泗乡七壕村(蔡甸境内起点)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武松高速公路在蔡甸区的用地范围正式圈定。
G347武汉市新洲段(内园滩至红岭)改建工程总体进度完成了近70%,力争今年9月底全线通车。项目建成后,武汉江北快速路将从汉口延伸到新洲举水河,成为连接武汉市区与黄冈团风县的快速通道。
武(汉)大(悟)高速公路一标段施工区域,春节期间,206名工人留守不停工,节后工人全部到岗,四个标段“虎”力全开,武大高速逐步成型,预计今年6月份主线贯通,全力冲刺年内通车。该高速路是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的城际交通通道,建成后武汉至大悟车程将由目前的1小时47分缩短至1小时,为汉孝同城化发展提供交通硬支撑。
硚(口)孝(感)高速二期项目桥梁下构已完成95%,上构完成60%。预计今年10月通车,届时孝感中心城区到武汉中心城区仅需20多分钟。
今年以来,武汉城市圈交通在建项目抢工期、抓进度,新项目蓄势待发,奋力实现“开门红”,武汉城市圈路网在不断扩大。2022年,武汉将力争武大高速、武(汉)阳(新)高速建成通车,基本建成硚孝高速(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双柳长江大桥、武(汉)天(门)高速、武松高速、B型物流保税中心、机场三跑道配套机坪、武汉区域高空管制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河机场第三跑道等项目。
九城一家,交通先行。建设便捷城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和交通一体化,助推武汉城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是9市交通运输行业使命所系。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依托“七环二十四射多联”为骨架的高快速路网,武汉城市圈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随着多条城际铁路的开通、轨道交通的延伸、城际公交一体化的运营,擘画起“九城交通同心圆”的美好蓝图。
2月21日,记者从省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专题会获悉,未来三年内我省将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部署,全力推进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打通139条“断头路”“瓶颈路”,总里程2861.1公里,总投资达1847亿元。根据《湖北省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4年打通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等三个城市圈(群)市际、县际“断头路”“瓶颈路”139条,推动形成区域发展交通一体化格局。
139条“断头路”“瓶颈路”中,涉及武汉城市圈的有48条,包含高速公路项目、国省道、农村公路项目34个,城市道路项目14个。34个武汉城市圈公路项目中,涉及武汉市的有14个,其中高速公路项目4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9个,县乡公路项目1个。
在推进交通“硬联通”的同时,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推进城市圈内设施“硬联通”,优化出行“软衔接”。加快城市圈公交线路、换乘站建设,推进九城公交卡通刷等。
未来三年,武汉城市圈加快实施公路建设一体化,加密高速公路网,完善国省干线网络,推进市际产业路旅游路,拓宽“瓶颈路”,畅通9市之间的筋骨与血脉,打造1小时通勤圈。
加快实施城际公交一体化。完善、新开、谋划一批城际公交线路,改造、新建、谋划一批城际公交换乘站,拓展换乘站邮件转运功能,实现城际公交“零距离”换乘,推广圈域城市公交一卡通用,加快实现城市圈内城市乘坐公共汽车同城通刷。
2021年,武汉天河机场抢抓湖北疫后发展机遇期,在航空物流领域全面发力,全年交出亮眼答卷。
过去一年,武汉机场始发航班正常率达到94.14%,位列全国24个同级机场第一。武汉机场国内航点达113个,新增武汉至印度德里、印度孟买、越南河内等6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定班航线从2019年的2条增至16条。武汉天河机场完成跨境电商5335万票,为2019年的33倍、2020年的6倍,实现货值40多亿元,占武汉市总量的60%以上。
2021年,天河机场全年完成客货吞吐量1979.7万人次、31.6万吨,均排名全国第13位,创历史最佳。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数及旅客吞吐量5.27万人次,分别比长沙及郑州多4.4万人次、1.08万人次,已重回中部第一。
不仅仅是2021年,2022年一开年,武汉天河机场打破近两年春运纪录,迎来开门红。2月16日,天河机场进出港旅客吞吐量7.1万人次,创2021年和2022年春运以来的最高纪录。1月17日至2月25日,武汉天河机场运输旅客200万人次,货邮3.3万吨,1.9万架次,与2021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8%、26%和24.7%,为2022年春运划上完美的句号。
2022年春运,天河机场首家试点“中国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开通上线“易安检”服务,这又是武汉交通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2月15日一大早,在天津念大学的武汉人小田,踏上了返校的路途,她准备乘坐11时45分起飞的航班抵达天津。早在两天前,小田就预约了民航局推出的“易安检”服务。在现场,只用了不到3分钟,小田拿到了随身行李,就完成了一套“易安检”过检流程。“以往开学返校时,也是机场客运高峰期,排队过检花上近20分钟是常事,现在‘易安检’服务让赶飞机更从容。”
从开门红到满堂红,天河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在发力。民航湖北安全监管局方面介绍,2022年将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力争武汉机场三跑道配套机坪、西下穿隧道项目上半年完工,T2航站楼改造按计划推进,旅客服务综合体年初开工。
伴着春光,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项目施工正酣,这是一座智能园区,计划在明年年中投入使用。作为京东集团布局全国物流网络的核心,这里将打造成京东自营智能分拣仓储物流中心与京东供应链智能制造基地。依托临近的吴家山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武汉将大力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50公里外阳逻港金控港口,金控粮食物流基地建设已初见雏形。粮食物流码头是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暨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全国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水域岸线275米,拥有2个5000吨级粮食专用泊位,这里将被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粮食运输集散中心。
记者从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武汉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武汉列为陆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0年,武汉获批了港口型物流枢纽,次年获批了陆港型物流枢纽,今后将继续申报建设其他三种类型枢纽。
武汉正高标准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扎实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依托阳逻港建设和一体化运营,巩固拓展近洋直达航线,加快构建国内转运网,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多式联运,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速打造陆港型物流枢纽,依托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建设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突破性发展多式联运,打造内陆国际铁路物流枢纽港。协同共建空港型物流枢纽,依托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运营合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加密通达国际客货运航线,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铁水公空齐头并进,物流大通道加速成型。武汉市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围绕“五型”枢纽建设,近期重点推进49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现投资125亿元。
展望“十四五”,武汉市将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力争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5.5万亿元。
2月22日凌晨5点,满载汽车零部件、服装、防疫物资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武汉)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发车,经由满洲里出境,到达俄罗斯乌斯季卢卡后经驳船驶往德国穆克兰,转铁路至德国汉堡和杜伊斯堡,部分集装箱首次直达芬兰赫尔辛基。
这是中欧班列(武汉)开辟的一条新通道。自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开行数量快速增长,运输货物不断丰富,运输线路也更加多元。2021年全年,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往返411列,较2020年增加91%。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拥有30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30余个国家、70余个城市。新线路的开通,标志着武汉铁路到欧洲的跨境运输线路再次扩容,将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武汉)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北欧)的辐射能力。
陆上,被誉为铁轨上的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一年比一年火爆;海上,拓展国际新航线的汽笛声已经鸣响,更多巨轮驶向深蓝。
2020年底,日本—武汉—欧洲集装箱水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开通;2021年10月,武汉至韩国釜山近洋集装箱直达航线开通,成为中部地区首条直达韩国的集装箱水运国际班轮航线。
国际航线、长江航线、运河航线、汉江航线、中三角航线及武汉城市圈航线进一步拓展,目前,武汉港一套强有力的航线体系日渐成型。2021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位居全国港口第20位,增速位列全国港口第二,这标志着武汉港在流域的辐射力、影响力显著提升,枢纽地位日益巩固。
去年10月,中部地区首条直达韩国的班轮航线——武汉至韩国近洋集装箱直达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航线的开通有利于推动中韩两国贸易交流与合作,也将助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
据了解,武汉阳逻港于2019年底开通至日本首条近洋集装箱直达航线,目前这一航线已实现周班稳定运行,载箱量稳步攀升,经济效益、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武汉已初步建立起通江达海国际航运物流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