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长辈们总说冬至要吃饺子,说是冬至吃了饺子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其实这是北方传到南方的习俗,南方冬至也有很多不同的吃食。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来源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河南名医张仲景,医术高明,手到病除,人称妙手回春的圣医。
张仲景告老还乡后,见穷人腊月里衣不遮体、面目憔悴十分可怜,他看见一些穷人,因无皮帽,冻烂耳朵的情形,心中非常难过。在冬至那天他来到南阳东关搭棚安锅,用“祛寒娇耳汤”为穷人治病,人们喝了汤后,只觉得两耳发热,不久就都好了,后来每到冬至这天,人们就想起张仲景为民治病的事,就学着做起耳朵状食物称之为“饺子”,也叫“扁食”,天长日久就成了习惯,传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1、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2、冬至到,吃饺子,团团圆圆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这天,一家人就会忙忙碌碌,准备各种饺子皮、饺子馅,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团团圆圆过冬至。除了北方吃饺子,南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冬至的起源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1、羊肉
冬至毋庸置疑是必吃羊肉的,在北方有不少的地方在冬至都有吃眼头的习俗,或者喝羊肉汤,例如四川,再或者羊肉火锅。羊肉是属于温性食物,效果非常多,不仅仅营养充足而且还能提高御寒。
2、饺子
饺子绝对是重点。不少的朋友在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而且选择的饺子都是偏温性保暖的,比如说羊肉饺子或者是韭菜饺子等等。
3、汤圆
说到汤圆可能多数人都会想到元宵,其实冬至也有不少的地区会吃汤圆,尤其是南方地区最为常见了。冬至吃汤圆又叫也是团圆的意思。
4、烧腊
冬至适合选择什么食物呢?如果说你是属于广东人,那么烧腊就是最好的选择。广东都会将冬至当做重大的节日,在冬至当天都会祭祖,而且还会准备大鱼大肉过节,而烧腊就是最传统的食物。
5、年糕
相信大家都听过“冬至大于年”的说法,其实在杭州是非常重视冬至的。冬至这天都有祭祖,而且三餐都要有年糕。冬至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所以杭州地区的人在冬至都是将年糕作为必吃的传统美食。
6、桂圆烧蛋
浙江嘉兴传承着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桂圆暖身滋补,鸡蛋营养饱腹,炖成一碗热糖水,是冬日暖身佳品。
7、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