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目前是各地都在探索的新兴产业,旅游+医疗+保健等等围绕着森林方面进行的拓展,很多人支持这个项目,森林的空气环境好,食品健康绿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森林康养的具体情况吧。
刘惠好调研发现,全国各地已纷纷开始为康养项目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如贵州省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森林康养等涉林产业与金融合作,对林业产业企业开展生物资产、生产经营加工设备、销售订单、技术专利等贷款抵押试点和信用贷款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开展林权收储试点,用契约方式解决林权收储融资增信问题。
金融机构方面,如工商银行将康养产业列入重点支持的幸福产业之一,农业银行将养老金融明确为7大战略新兴业务之一,多家保险公司除开发养老保险产品、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外,纷纷参与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中国建设银行在商务平台设有贵州森林康养专区,森林康养企业可以免费入驻平台,获得建行的供应链上下游交易撮合、信贷融资等服务;消费者则可以在此平台预约康养服务、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森林康养产品。
“森林康养产业关系到林业、医疗、食品等多部门,涉及自然资源、医疗技术、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如果没有高医疗水平、便利的交通等,康养公司以及用户在运营和体验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大障碍,需要国家在行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明确支持。”刘惠好表示,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在探索,但关键难题仍未解决。
刘惠好介绍,除了财政金融支持,信贷风险高、保险风险高也是“卡脖子”因素。森林康养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缺少资金积累,产业链不完善,其相关项目贷款抵押资产单一,林权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林权大部分为集体林权,分散到户,每户所拥有的林权份额少,增加了银行统计评估林木价值及贷款监管的难度。而且,林业保险起步较晚,并且由于林业经营的复杂性和政府政策扶持缺位,林业保险发展较为缓慢。
除此之外,森林行业发展特征本身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也不足,受制于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营收不稳定、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社会资本对康养产业望而却步。
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发展难题,刘惠好建议,完善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用PPP模式对森林康养产业加强金融支持,创新性设计定制化金融服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加大对森林康养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补贴资金的管理,对于滥用、乱用行为予以处罚,避免出现‘拿了钱不办事’的现象。另外,减少森林康养产业的税费,加强对森林康养产业的信贷支持,放开森林康养产业的投资限制。”刘惠好建议,利用PPP模式,引入私人资本加入森林康养产业,既可以减少私企风险,也可以降低项目融资难度,还可以减轻政府债务压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银行针对不同森林康养产业的贷款需求合理调整贷款方案,丰富银行相关林业金融产品,如“康养产业链融合贷”、“休闲农庄贷”、“康养小镇服务贷”“康养田园体贷”等。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高林权抵押率;推动林草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林权流转交易贷款、生态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权、林权流转合同凭证贷款、“林权抵押+政府增信”和“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贷款等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刘惠好根据相关调研分析:“可以扩大相关抵押品的范围,开展林权收储试点。如贵州省作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先行城市,尝试以技术专利、生物物资等作为抵押物,改变当前森林康养产业以林权作为抵押的单一性。同时逐步开展林权收储试点,政府批准林业担保机构通过流程获得林权,通过收储或者前期开发,向社会提供担保,通过林权收储,可以一定程度解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风险分担方面,刘惠好建议,可以建立相应保险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保险机构加强与银行机构配合、拓展新的保险业务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