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体检通常会想起人,可是你知道吗城市也有体检,就在近日,武汉市发布了2021年度城市体检结果,城市体检是为了发现城市发展中的不足,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提供数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武汉城市体检的数据怎么样吧。
生态环境可以比作城市的“肺功能”,2021年度城市体检显示,这几年武汉的“肺功能”更强健了。
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了。2020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7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7.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同比增加6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4.4%;二氧化硫排放量5.48万吨,下降15.0%。
水更清、地更绿了。近年来,“百湖之城”武汉市以东湖为样板,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如今,2.6万平方米“水下森林”重现东湖,成为武汉做好“江湖”文章、打造生态绿城的缩影。在社会满意度评价中,城市开敞空间和亲水空间的满意度达到近90分。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加速,老百姓身边的街头公园越来越多。2020年,武汉市新增绿地762.25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14个,绿道134.81公里。第三方体检结果显示,武汉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7.2%、生态廊道达标率为92.2%,均居于59个样本城市前列。
与此同时,体检报告共同指出,当前城市开发强度高,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呈现双高态势,建议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逐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血脉,也是“城市病”的多发地带。体检报告显示,武汉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大动脉”建设发展迅速,轨道站点周边覆盖通勤比例居样本城市上游。
去年底,随着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等3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武汉市地铁运营总里程达 435公里,位居全国第五、全球第七,迈入世界级“地铁大城”序列。报告显示,公共交通出行体系虽较完善,但城市道路网密度受多江多湖、多中心、多组团的自然空间格局影响,与国内主要大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仍有可提升空间。
交通拥堵情况持续改善。数据显示,武汉交警综合运用可变车道、借道左转、定向车道等方式,改善了20处影响较大、市民关注的堵点,城市通行秩序明显改观。
据满意度调查和体检指标分析,停车难已成为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对此,2022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对症下药”,承诺将建成微循环道路100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0万个。
后疫情时代,武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2020年,武汉市在江夏、黄陂、蔡甸、新洲布局4家平战结合三甲医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等两家公共卫生中心。
同时,武汉市城建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大型公共建筑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平战两用改造实施规划》,并陆续完成以“武汉体育中心平战两用改造项目、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平战两用改造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公共建筑的平战结合改造试点工作。
韧性城市的建设让武汉越来越健康、安全,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攀升。报告显示,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万人上市公司数量均位于样本城市上游,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去年增加1个/万人。
“城市体检报告”既反映了武汉主要城市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指出了当前城市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城市建设和更新指明方向,也是城市优化治理的契机。
武汉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体检由自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住建部第三方体检组成,依据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大维度进行评估。武汉市整体评价结果良好,在新增指标的评价体系下,总体满意度为79.84分,高于59个样本城市平均得分3.01分。另外,在有效的9913份居民问卷中,接近70%的调研居民对生活感到幸福,92%的调研居民有长期定居武汉的意愿。
综合分析来看,局部地区建筑高度和人口密度、完整社区覆盖率、老旧小区住房质量和维护水平、人均社区体育场地等仍存在短板和问题,停车难、入园难、就医难仍是老百姓的烦心事……
武汉市城建局表示,将以城市体检发现的新问题和多年存在的顽固问题为重点,广泛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总结形成包含10-15个有针对性的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形成《武汉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统筹实施。
同时,持续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要求,致力构建“诊断–寻因–治病–监测–复查”的城市体检闭环,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区级、街道、社区层面。力争2022年初步实现城市体检工作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后续年度体检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让武汉这座超大的“有机生命体”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