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汉将朝着2W亿GDP的目标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上,湖北对各地也进行了详细规划,其中以武汉为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圈,推动城市圈的建设,打造重点农业产业链。
力争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争取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
加速打造武汉“超米字型”高铁枢纽
新增金融机构5家以上,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以上
加快建设武汉长江新区
编制《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国土空间规划》《湖北花湖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黄鄂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体规划》《梁子湖旅游发展规划》及武鄂、汉孝、武咸、武仙等一批同城化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围绕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等三大产业带,编制光谷科创大走廊产业规划
构建“离岸创新”“协同创新”“科创飞地”等合作机制,支持其他八市在武汉建设离岸创新中心、科创飞地园区。
以花湖机场、天河机场、阳逻港、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区块为重点,启动湖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工作。
加快推动城市圈产业协作
编制武汉城市圈产业招商地图、制造业产业链地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招商活动。
推进鄂州、黄石、黄冈三市共建鄂州花湖临空经济区,推进汉孝临空产业园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圈交通集疏运体系
加快推进沿江高铁、仙桃至监利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建设。
新开通2条以上城际公交线,探索武咸城际等铁路“公交化”运行。
加快提升城市圈软实力
建设1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打造20条武汉城市圈精品旅游线路。
襄阳加快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万亿工业强市。
宜昌加快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力争绿色化工产值达到1500亿元。
支持襄阳、宜昌打造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立“襄十随”汽车产业合作机制,推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争取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
推进襄阳自贸片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
力争2022年宜昌三峡物流园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现市场采购货物出口额达10亿元。
建设若干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
黄冈要加快主城崛起,2022年力争黄州区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
推动黄冈高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团风县与长江新区对接、临空经济区与花湖机场对接。
荆州要强化中心城区引领,2022年力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27万人。
加快建设荆州高新区全国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十堰要推动城区提能级,2022年力争中心城区(含郧阳区)常住人口达到145万人。
加快西十高铁等1220个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力争新增市场主体8万家。
推进十堰、荆州、恩施、黄冈、荆门等5个市州建设综合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推进13个专业专科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确保2022年底前全面做实基本医保地市级统筹。
探索建立城市圈(群)区域教育联盟,推进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推进城市圈(群)数据中心建设。
推进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数据互联共享平台建设。
推进城市圈(群)之间供水供气服务标准化、同城化。
武汉市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力争2个区被国家命名。
推动黄冈市、咸宁市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建基地建设,力争1-2个区域被国家命名。
深化3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工作,推进省内区域协作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
培优建强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每条产业链重点打造1-2个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提升潜江龙虾、京山桥米等农产品品牌。
招引一批农业头部企业,培育一批省级龙头企业,扶优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整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