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汉提出了要建设“湿地之都、花漾江城”的目标,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建80个湿地类型公园、300个街心花园等,将武汉打造成一座“湿地花城”,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有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发展和延续的使命及责任。
仲冬时节,喜欢漫步公园感受和煦暖阳的江城人民再次迎来利好消息:武汉三环线生态带周边新增各类新公园12座,至此,91公里长的三环线周边公园群总数从规划的33座增至45座。
由这45座公园组成的公园群,依托蜿蜒的三环线串起一个“绿的同心圆”,形成“一环串多珠”的生态景观。
舵落口公园集防汛观景于一体,夏天看海,冬天滩涂;来张毕湖公园,在湖边绿心露营,吹湖风听虫鸣;到青山公园,看樱花山落英缤纷,赏杜鹃园万花齐放……
从布有垃圾场、尘灰地、民房工棚的城市边缘带,逐步生长为武汉生态绿屏、公园环带和美好生活带,武汉三环线从交通要道到景观绿带的更新蝶变,也是一段绿水青山的养成史,更是建设生态武汉的一个缩影。
若从高空俯瞰江城武汉,在三环线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同心圆”——与江河湖泊共生的城市四环线。
这是一条跨越长江、汉江,经过20余个湖泊,穿越多个公园、湿地,贯通主城区和新城区的主干道,也是武汉规划6年多踮着脚尖试出的一条绿色之路。
2021年4月30日,武汉城市四环线东北段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全长约148公里的四环线全线通车运营。这条绿色环线也开启了它便利民众、绕道湖泊的全新旅程。
四环线北段,绕开后湖,仅以高架跨越部分湖汊,避开盘龙城遗址;东段,绕行严西湖与北湖,以最大限度维持大东湖生态水网完整;南段,为尽量减少对汤逊湖影响,线路向南绕道2公里;西段,为避免直接从后官湖中央穿越,利用后官湖东侧大、小半岛的岸线布设桥梁,少占水面,避开对知音湖的影响……
据了解,为给湖泊让道,避开核心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四环线综合里程多绕6公里。
2021年9月,武汉市正式官宣建设“湿地之都、花漾江城”新目标,到2025年,武汉计划建设80个湿地类型公园、50个小微湿地、9处花卉亮点片区、300个街心花园、300公顷花田花海和500公里赏花绿道,届时武汉将变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花城”。
要想生态兴,唯有绿先行。除了在中心城区“见缝插绿”,武汉市园林和林业部门还在武汉近郊区、远城区及开发区大手笔“挥毫泼绿”,将两江岸线、荒山坡地、环线周边、破损山体、乡村田园、国有林场等空间视为大规模植树造林、增绿提质的“主战场”,为筑牢武汉生态基底,为城市未来发展蓄积“绿色动能”。
2018年,湖北省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武汉市在完成长江干堤两侧及迎水面滩涂、民垸造林绿化(1.52万亩)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将汉江两岸同步纳入建设范围,并对两江干堤背水面200米范围内的可造林地实施绿化。
同年,武汉出台长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在全国首创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截至今年7月,武汉市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向沿江各区共计罚款2350万元,奖励2550万元。
自2019年开始,武汉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此外,利用“河道天眼”重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3年来,武汉河道新增30多个视频监控点。
2020年12月,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也如火如荼开工,170公里的长江生态廊道,将形成两江水、百里廊、二十景、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如今,两江沿岸的生态景观廊道已初现俏模样,远远望去,仿佛一道道“绿色屏障”,成为市民眼中靓丽的江边风景线。
环境改善了,水质变清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近3年来,长江武汉段2个国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目前稳定保持在II类,这也是长江武汉段20年来最优的水质。
属于大自然的珍稀动物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投票”。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长江江豚回归了。近年来,不少市民频繁在长江武汉段偶遇江豚,成群江豚在水中嬉戏、追吃小鱼的场面引发百万网友围观。
在长江支流府河旁的府河湿地内,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也来了,它们在这里安家,将武汉作为最南的栖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