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我国初高中生课堂上,就看见一张张小眼镜戴着,可见国内的青少年近视率非常严峻,让人心痛。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下面来看详细情况。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通知明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省级和有关市(区)、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对标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建设原则、任务和要求,明确建设工作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规划,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分工明确、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定期研究、统筹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积极在本行政区域内遴选和建设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夯实基础条件,保障人员配备。省级和有关市(区)、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努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完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场地设施,加强学校医务室、卫生室、保健室建设,配备近视防控设备,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坐姿矫正器等近视防控相关设施和用具,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鼓励中小学配备“健康副校长”,配足配齐校医等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兼职保健教师,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三、抓好五项管理,推进综合改革。省级和有关市(区)、县(市、区)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管理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加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和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增强体育锻炼,落实减负措施。省级和有关市(区)、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到室外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规范开展眼保健操。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强化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从严监管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切实减轻孩子课外学业负担。
五、加大健康宣教,营造良好氛围。省级和有关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宣传、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媒体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组建本地区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面向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近视防控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
六、发挥监督作用,用好评议考核。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的指导、督促,建立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开展评议考核。协同卫生健康部门对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的采光和照明以“双随机”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协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杜绝广告和商业宣传活动进校园。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两会你我他》融媒体特别节目中,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强调,如今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高中生甚至高达80%,形势非常严峻。
陶勇介绍,眼球会随着度数增加被不断拉长,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可能致盲。对于轻度近视患者,平时注意爱眼护眼即可;对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定期做眼底检查。
陶勇提醒,应牢记“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应该看至少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以上。
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将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对此,陶勇在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采访时表示,赞成将视力纳入教育、卫生监管部门等的考核体系中去,而非针对学生个人进行考评。陶勇认为,预防近视,首先要重视。“如果有一天,家长跟在乎孩子分数一样,在乎孩子的视力,预防近视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