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小学生减负政策自推行,很少的学校有在执行这个政策,减负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的安排时间,合理的学校,开拓自己,但是另一方,如何不把控也是很难做到,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目前减负令通行难在情理之中。有发对及支持此政策,目前学业压力等多种评判。
减负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累加量不得超过30分钟。
汉七一华源中学2020自9月9日起,该校在全校各个年级推行 “无作业日”实施方案: 每天指定一门学科,老师不布置作业,其他学科不增加作业量。
此外,各班每天控制作业总量,班主任负责协调,学习委员负责记录。
作业总量上要求,七年级不超过 1.5小时,八年级不超过 2小时,九年级不超过 2.5小时。
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学校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家庭作业量并不多,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每晚10:00上床睡觉,睡前的一两个小时如何安排,之后自主阅读、画画、刷题都行,周末的电影也安排上了。
学习方面从小比较独立、自律,“无作业日”最大的意义是感受到了尊重与自由。学习自主性不够的同学,不能科学有效地规划好晚上多出的时间,需要家长的指导。
家长们介绍,学校减少了一定的书面作业量,倡导家长跟孩子参与 “五个一 ” 作业,比如:有一段共同读书的时间、有一个喜爱的健身项目、有一次家务劳动、有一次亲情聊天、有一个培养兴趣特长的健康活动。
支持:
中国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必然有更高追求。家长们一方面抱怨负担重,一方面基于过高的期望,不断给孩子加负担。
对更好教育的追求没有错,但麻烦的是这种对更高教育期望的追求过程中,“功利化”追求一直如影随形。
此前,《请不要给我们家孩子减负》的文章风靡网络,这至少说明,不希望减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
反对:
减负由谁来减,怎样的减负才符合孩子成长的真实需求,进而实现各方“多赢”,是减负取得共识的前提基础。
如果课业负担的施加者,从学校的“右手”转移到家长的“左手”,只会让受教育者不堪其重。
而减负的真正指向,不在于学校与家庭的此消彼长,而要探索在学校学习和居家休息之外,让学生成长的“第三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