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何从表面意思解释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大数据杀熟是针对商家针对消费者一个违规操作,所以大家作为一个消费者比较进行一个了解,更是需要有效的避免大数据杀熟,下面一起了解下吧。
传统意义上的“杀熟”,主要是指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择手段诈骗熟人钱财,损熟人而利自己。
最常见的“杀熟”其实是传销,之所以称之为是诈骗,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双赢的交易,收人之钱财,却没有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而现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杀熟”,更多的是指商家利用大数据,知道在他平台上的某个账户背后所对应的用户画像。并进一步,利用这个用户画像,知道某些用户,特别是老用户,对价格不敏感,所以就悄悄进行涨价。
一是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二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三是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
大数据杀熟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第一,经营者客观实施了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第二,消费者是善意的;
第三,消费者遭受损失;
第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实施大数据杀熟的经营者在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基础上,还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因为大数据杀熟中的定价差别额有限,单个消费者所受损失不会太大,所以惩罚性赔偿是消费者获得赔偿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公平的交易条件,获得公平的交易结果,主要体现为消费者有权利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商品或接受其服务。
1、针对手游APP
既然是杀熟,那肯定是在对方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杀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伪装成新用户或者流失用户,比如卸载重装,或者一段时间不使用。
因为对于手游的项目组来说,留存和回流经常是KPI考核的重要参数,那么为了留住回归用户,很可能会专门针对这类玩家调高出货率。
或者因为版本更新,为了让你能快速适应新环境,也会给你一些高福利。
但这种形式比较初级,毕竟只要对算法多增加一些参数,很容易就会识别出你是不是真正的流失用户。所以手游这种不太注重用户分类的产品可以试试。
2、针对购物APP
但是到了淘宝这类购物APP,我们就得更聪明一些了。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商业买卖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我们对大数据杀熟感到担忧也是因为在面对互联网公司掌握的信息数量时,我们处于绝对的弱势。
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初级一些的就是多找朋友或父母的手机做比对,这样的话往往因为父母是新用户或者流失用户,也能得到更低的价格。
你若是想进一步拉低信息差,可以使用各种比价网站,这类网站通常会直接将你买的商品进行全网筛选,还可以查询历史价格。
更狠一点可以去阿里巴巴这类批发网站了解商品的成本价,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就能根据现有价格知道卖家的定价策略。他是因为分装加价、还是深加工加价,或是单纯靠包装偷换概念的坑人。
所以说,尽管互联网暴露了我们的很多信息,但是同样也让我们能轻易获取很多信息,只是很多人根本懒得去主动获取。
3、针对外卖服务APP
大数据杀熟最无解的地方其实就是外卖平台,因为吃这件事暴露的信息太多,而且商家门店太多,优惠方式又都不一样,菜量和食材配比也是未知数。
所以对菜品成本预估非常困难,很难去判断商家的定价策略。同时外卖具有时效性,该吃饭的时候也不能等。这些都给大数据杀熟提供了机会。
聪明的APP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障眼法让你抓不到把柄,除非是程序员真的懒。高明些的完全可以送限时优惠券,不仅逼迫用户快速付费,还根本抓不到任何证据。因为定价上没有歧视,只是某些不太活跃用户的运气好,抽中了优惠券。
只要做到两条就能轻松破解:一个是抹平信息差,另一个是打乱消费习惯。
4、反思一下
所以我觉得比起担忧大数据杀熟,我们更应该担忧的是太依赖手机了。每天手机叫你起床,为你规划上班路线,推送合适口味的食物,白天替你联系工作、家庭和感情,晚上带你挖掘身边最好玩的东西。
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习惯了搜索一下获取一切信息,在琳琅满目的app面前,我们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信息。
这种看似高效便捷的生活才是最应该担忧的,我们实际上被各种手机app包裹起来,我们看到的只是app呈现的。一旦习惯并依赖某些平台给你服务的时候,你就已经成为了一颗韭菜。
所以我们警惕的应该是惰性和贪婪。因为无论什么时代,只要人性不变,货比三家就是永恒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