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高校已经明确了国庆假期必要不得出校园规定,这是否有必要,不少学生还是对非必要不得出校园执行存在一定的抵触,关于今年多所高校已经给出高校的国庆、中秋放假安排,下面一起看看非必要不得出校园是否有必要哦。
参照国内一些高校的国庆、中秋放假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10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0月4日(周日)上班上课,补10月2日(周五)的课,10月5日到10月9日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上课;9月27日和10月10日正常休息。寒假放假开始时间由原来2021年1月23日提前至2021年1月16日,寒假时间相应延长一周。
《关于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的通知》显示,10月1日(星期四)放假一天。
10月2日、10月5日至8日按照正常工作日上班、上课。9月27日(星期日)、10月3日(星期六)、10月4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正常休息,国庆节、中秋节部分节假日调整至寒假,本科生适当提前寒假放假时间。
校园继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四必”措施,校外人员“无必须不进校园”,师生员工“无必须不出校园”。
根据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国庆中秋节假期间所有同学一般不出校门,如有外出需要,须向学院报备后外出,但原则上不离省。
目前按照教委和学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规定执行,是非常有利于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发生疫情,你要是成为学校疫情传播链的源头了,你也会感到自责,所以大家应该从科学的角度,从担当起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理解和接受这项政策,并且能够很好地做好宣传。
我们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律。应当看到高校的防控确实与社区和中小学不同,高校最大的特点是集体生活,同学们不仅吃在一起,而且住在一起。社区防控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戴口罩,在宿舍生活中就很难完全落实,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也是倡导“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虑。
疫情期间,一位同学做了一个校园疫情传播的模型,如果有感染者进入校园,没有被及时发现,那么大概一两个礼拜的时间,可能就会造成聚集性的暴发,这种后果不堪设想。相比这样的后果,我们校园防控的要求要更严一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卫生、健康既是我们个人的事,也是集体的事,是学校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我们应该主动地承担起这样的一种责任来,主动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自律的基础上,把“非必要不出校”变成我们的一种自觉。
从近期高校学生回到校园的实际情况看,师生对学校防控措施总体是理解和支持的。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网上确实也有些情绪,这其中既有部分学校政策宣传不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个别学校执行政策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现象。我们要求学校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生活,动态地调整防控措施,同时要充分沟通,形成师生共识。
清这应该从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的公共卫生危机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疫情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的严重程度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并没有解除国家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阶段,也就是我们法律上讲的“应急阶段”,我们现在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防控阶段,叫“常态化防控阶段”,零星的小的地区区域疫情的暴发仍然可能存在。
我们可以看到,每天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都有一些感染确诊病人,那么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提示我们目前仍然处于一个特殊的应急状态,应急状态就一定会有一些措施和我们一般的正常状态下是不一样的,这些措施会限制人的某些自由,但是有法律根据的。比如我们在高铁上、飞机上要戴口罩,有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因为海外其他国家的疫情还很严重,这些都是现实。我们恢复了一定的社会生活、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但同时会有一些防控的限制,要隔位就坐,要控制人数,这都是为了防范疫情的复燃。
在这种情况下,各学校都恢复了开学,学生都回来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功,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蝼蚁之穴,溃堤千里”,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处做起,这也是每一个公民,包括我们在校大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我们在疫情防控的时候,要有一个平衡,哪些是更大的利益,哪些是暂时可以受到限制的一些自由,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疫情防控的所有措施,都是依法有据的,当然各个学校还要有更精细化的、灵活的一些举措,这也是需要的。
目前我们是采用审批制出校门,我们老师也是审批制,你要离开也要审批。所谓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我们也经过了反复讨论。比如学生就医、面试、理发等等这方面,这些我们都认为非常合理的。如果是因为采购的原因出校园,我们一方面校内超市,加大货物的种类,能在学校解决就在学校解决。第二个现在学生都习惯于网上购物,我们也是在学校多设快递点。另外,学生这个审批的过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很复杂,手机安装一个小的应用程序,你点完了以后,可能十分钟就已经回复你了,不会对大家正常的安排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