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国内好多地方又回到了冬天,在武汉的小伙伴前一天还穿着短袖,降温后又拿出了棉袄,这场“倒春寒”来得十分突然。可能有些小伙伴会好奇,倒春寒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倒春寒呢?
根据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倒春寒气象指标》中的定义:倒春寒,一般是指每年春季(3~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这次冷空气到来前,我国在整个3月上旬都升温迅猛,而本周大降温过后,多地都将重新感受到冬日的寒意,按这个标准的话,这次也可以说是一次“倒春寒”过程了。
研究表明,在“倒春寒”期间,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
天气转暖后,人体自身免疫力较冬天有所下降。出现“倒春寒”时,也是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的高峰。
穿衣保暖:宜“春捂”
饮食调节:宜清淡
“春捂”穿衣原则
换季时,衣服应该一层一层地递减。一般来说,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要适当“春捂”,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需继续捂。
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身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易引发关节炎,因此要注意下身的保暖。
冻头,“倒春寒”时不宜戴厚帽子捂着。
另外,超过15摄氏度脱掉棉衣,否则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饮食原则
春节养生重点在于养肝,新鲜水果一定要等熟透再食用,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高蛋白。
多喝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对预防伤寒感冒和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有益处,帮助人体杀菌防病。
掌握当地“倒春寒”发生规律及各种农作物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时注意天气变化,针对性地加强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极大避免“倒春寒”产生的危害。
乍暖还寒时,温差变化大,“倒春寒”对身体的影响不容忽视,一定要做好身体保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