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是与武汉相接壤的城市,作为孝感人小编从小就经常到武汉来玩因为很多亲戚都到武汉定居了,现在也在武汉上班。对于孝感和武汉的联系那是非常紧密,从前几年的城际铁路通车到孝汉大道的全线贯通孝感一直秉承着与武汉亲密发展的关系,依托武汉发展的政策希望孝感越来越好。
“早在1993年建市之初,孝感就提出了‘以武汉为依托’的发展思路。”孝感市委政研室主任邹建宏说。
25年来,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一直是孝感孜孜以求的目标。
成立融入武汉城市圈办公室、组建“两型社会”建设办公室、实施“15311工程”、推进“六大基地建设”、促进“十项合作”……孝感铆足了劲。
两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至2017年,孝感38%的工业产品直接进入武汉市场,农产品占武汉市场份额20%;孝感400多家规模企业与武汉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形成了六大产业配套基地。
在老干部吴良生看来,融入武汉的深度,取决于孝感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有人怕吃亏,担心武汉‘虹吸效应’会掏空发展要素;有人认为武汉产业不会外迁,承接产业转移只是一厢情愿。真正融入武汉,就得打破这种‘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2018年4月,孝感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了“十抓十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全面深度融入武汉成为孝感首要发展战略。
“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大无畏的精神,主动对接武汉,甘当配角,争取武汉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加快自身发展。”市委书记潘启胜旗帜鲜明。
深度融入武汉,孝感有自己的考量与判断。新时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中小城市只有勇于突破地域壁垒,与大城市协作发展,才能占得先机。武汉正全力推进大都市区协同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胡艳和,孝感市交通局副局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参与了107国道孝感至武汉段的建设。
这条国道是当时汉孝两地唯一交通大动脉。
“那时候去武汉一趟不容易,唯一交通工具是长途汽车,停停走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胡艳和说。
如今,27个水陆接口、10条快速通道将两地连为一体,孝感已融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汉孝城铁开通,孝汉大道通车,两座城市携手迈入了同城时代。
“坐城铁,从孝感东站到汉口火车站只需要35分钟;开车,从孝感到汉口唐家墩仅30分钟。”日益便捷的交通让胡艳和欣喜。
深度融合的空间阻隔正慢慢消失,孝感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却轻松不起来:还有“断头路”需要打通,行政壁垒亟待破除,市场“卡口”有待消除……
深度推进汉孝融合,孝感提出“五个同标准对接”——以“武汉标准”推进规划与基础设施、产业与市场、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
交通一体。孝感策划硚孝高速、武大郑高速、孝汉应高速等18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与武汉“规划同图、建设同步”,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通、改造、提升两地所有交通接口。
市场一体。汉孝就“市场监管一体化”“标准服务一体化”达成协议,成立武汉标准化研究院孝感工作站;
服务一体。汉孝率先实现公交、人才招聘、住房公积金、旅游年卡、医保结算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生态一体。编制环境一体同治规划,携手构建武汉北生态屏障……
一步一个台阶,汉孝融合不断向更深层次迈进。
“没周末,没节假日,每天忙得像个陀螺。”说起自己的工作状态,孝南区祝站镇党委书记张华笑了笑。
今年,汉孝临空产业园建设启动,位于核心区的祝站镇拆迁控违任务艰巨。“今年已经完成征地4000亩,大头还在后面。”
汉孝临空产业园,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超300亿元,致力打造“汉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创新链和服务链。”在市长吴海涛看来,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搞好协作配套,提升产业层次,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孝感建成区域性增长极“最智慧方法”。
协作配套,孝感甘当配角。“总部在武汉,配套在孝感;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孝感;股东在武汉,资本在孝感;市场在武汉,供应在孝感。”孝感市委副秘书长陈学主说,两地错位发展,形成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
今年以来,紧盯武汉招商,孝感主动开展对接活动150余批次,先后举办50余场面向武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与武汉企业签约项目101个,总投资1930亿元。
武船重工、中船重工、省交投、省长投、湖北铁投、武汉港发等企业先后落子孝感。其中,省交投投资建设的临空生态智慧新城,将打造汉孝同城化的核心区、孝感“两型”社会示范先行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
汉阳百年四台产业园、武汉顺乐不锈钢公司整体搬迁至汉川;武汉楚天激光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光谷(安陆)激光产业园;武汉东西湖10多家食品企业计划搬迁至云梦……
伴随产业有序转移,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汉孝两地在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森工家居和农旅融合、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上的融合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