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资费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三大运营商流量资费套餐都是不同的,针对新老顾客的态度也不同,新顾客的套餐资费与老用户同样的套餐就要便宜一些,折让很多用户无法接受。流量套餐真的很不划算,每个月的手机消费都要上百,而校园套餐是最便宜的。
1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移动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中国移动将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陕西率先试点推出手机资费阶梯套餐,套餐外国内手机上网采取单价模式收费。
公共属性的商品,现在基本上都实行了阶梯定价的模式,我们都不陌生,比如水价、电价等。中国移动在部分省推出手机流量阶梯套餐,用户选择这样的套餐之后,上网流量越多,定价越低,费用相对减少。这样看来,流量阶段定价模式似乎能为用户降低资费。
然而,手机流量阶梯定价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地与阶段水价、阶梯电价画上等号。首先,阶梯水价、电价,受惠的是节约资源的用户,特别是底层民众;而流量阶段定价呢?
它鼓励使用流量,惠及的是大流量用户,这些人基本是都是富人。其次,阶梯水价、电价的阶梯界线,是分析了用户的大数据,做出的较为科学的划分,但手机流量的阶梯界限,是否科学?我们无法辨别。
中国移动将实行流量阶段定价模式,并非不可,但是,流量阶梯定价不能回避真问题——他们的阶梯定价是否合理?大家,商品的定价不仅取决于供需关系,也与其成本密切相关,流量资费也应如此。
毫无疑问,成本应当成为商品价格的主导因素,通讯商为了提供网络通讯服务,投资了移动网络的基础建设,有收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可是,移动技术日新月异,通讯企业对移动基础建设的投入成本逐渐降低,而移动消费的数额剧增,降价理当成为必然。
现实中,尽管通讯自费已经降低,但它是否降到了与其成本相匹配的合理位置?因为网络移动科技的专业性强,因为通讯商并没给出具体的成本,因为相关信息的不透明、消费权益的不对等,总成本预计均摊到每一兆流量上是多少?
该如何向用户收费才合理?我们外人无从知晓。公众最关注的不是通讯服务的资费模式,而是价格与成本的博弈是否透明,消费者能否得到实惠。
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移动流量成为民众的刚需。政府曾多次督促通讯商采取措施,提速降费,惠及广大消费者。然而,他们在提速降费上做表面文章,忽悠糊弄,公众不太满意。流量阶梯定价可以有,但它是商家的鼓励消费的促销手段,不能做为“降费”的遮羞布。如果通讯运营商不解决成本透明问题,消费者很难投赞同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