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填报下考生和家长们需要注意什么?随着平行志愿、知分填志愿等举措推进,“连蒙带猜靠运气”的填报方式已不复存在。看起来志愿填报复杂,但仔细研究基本资料,就能排除大多干扰信息,让目标清晰可见。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掌握的平行志愿规则。
我国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部分录取批次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平行志愿,即是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考生在每一批次所选A、B、C、D等志愿,它们之间为平行关系,只要考生达到这一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就按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举个例子:
对于同省的两位考生,考生甲高考分数为641,考生乙为640,两人都达到了本省当年理科一本线。甲第一学校志愿为复旦大学,第二学校志愿为同济大学,乙第一学校志愿为同济大学。
到甲该投档时,复旦已投满,而同济还有1个招生计划未投满,那么,按照平行志愿录取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甲将投档到同济,同时同济投满,乙虽然第一志愿报考了同济,但由于分数低于甲,只能再看其他志愿。
平行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最怕两点:滑档、退档。
滑档,是当考生所填报的学校全部投满,该生的志愿实质上就滑档了。滑档问题的解决关键,就是要有保底的院校。
保底时容易出现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和成绩拉开位次距离就行。比如,考生考到1000名,想着填一所3000名的学校保底。但单纯拉开位次未必保险,尤其在该校招生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意外。以该生为例,如果保底学校当年只招1人,1000名之前有任何人填报该校,其分数就成了该校投档线,排名1000的考生将再次滑档。
对此,更保险的保底措施是,拉开位次差同时,选择招生计划数相对较多的学校。
再说退档。在诸多退档原因中最常见的就是“专业不服从调剂”。比如考生填报了某学校的两个专业,选择“专业不服从调剂”。由于平行志愿录取遵循“一次投档”(即一轮投档中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考生一旦被退档,就意味着错失该轮机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建议都考生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点,身体条件不达标(如某些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在体检中身体受限的同学填报志愿时要慎重,甚至更保守一些。
第三点,不符合学校招生章程。学校招生章程包含当年的录取政策,比如“护理专业今年只招收女生”“安全工程专业只招收男生”等,成绩再优秀不符合章程也会被退档。建议考生和家长把填报志愿表上的学校招生章程都找出来看看。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或学校官网上都可以查到相关资料。
第四点,高校投档比例高导致退档,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省份目前已经比较少见。假设某校在某省理科招100人,一般会要求按照105%-110%进行投档。以105%为例,省招办会投给该校105名考生,如果这105名考生全部服从专业调剂,符合体检要求,符合招生章程要求,那比计划多出来的5人怎么办?
大部分学校会选择增加5个招生计划,把5名学生都录取,但也有个别学校会选择退档。保险起见,考生和家长可以查询学校招生章程看看学校是否写明“超出计划退档”,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咨询确认,有了学校“投档不退档”的承诺就可以大胆填报。
有考生家长认为,为确保考生被录取,每一批次的最后两个志愿一定要报得低一些,以起到“兜底”作用。
“兜底”有必要,但到底多大位次差好,这一点没有标准答案。
平行志愿的特点是考生录取按位次排序,依次投档,依次检索。从一分一段表的同分分布就能看出,对于不同分数段、不同省份的考生,同分的密集度是不一样的,一般高考分数密集度会呈正态分布,考生比较多的省份,如果高考分数在中间段,多考一分可能会超越1000人,但考生相对人数少的省份,在高中低段,有可能1分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人。
因此,平行志愿填报时各个学校之间的梯度到底多大合适,没有标准答案。尽管位次差很难直接量化,但拉开一定位次差,选择招生计划数多的高校,做好兜底还是很有必要。
这里还想提醒一句,平行志愿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虽然是规则之下的应对方式,但同样可以“稳、稳、保”“保、保、保”“冲、冲、保”。
除了保是必须的,其他选择要因人而异,一味冲击学校也有风险,因为冲到的学校往往意味着选择专业时没有优势。现实中发生过为了冲击一所双一流高校,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的例子,得不偿失。因此,填志愿时还是要在高校、专业和城市之间做好平衡,针对孩子不同的生涯规划做出合理决策。
网友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