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咱们湖北人都非常喜爱的食物,特别是油焖大虾,清蒸龙虾还有新花样咖喱龙虾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做出名堂来的巴厘龙虾,靓靓蒸虾到夏季都是非常火爆的。
9月,各地小龙虾基本退市,但潜江却迎来第二次丰收——随着“二季虾”上市,潜江龙虾让饥渴的市场为之兴奋。
2001年以来,智慧的潜江人首创了“虾稻连作”“虾稻共作”等稻田复合种养新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创举,被评价为“四小”(小银行、小粮仓、小水库、小肥料厂)典范。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是潜江人引以为傲的“虾稻共作”模式。2001年,潜江市在全国范围率先将小龙虾放在水稻田里养殖并获得成功,被专家称为“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但在实践中,此模式一亩田只能收一季虾,效益较低。后来,潜江市经过3年实践,又摸索出“虾稻共作”模式。新模式一年能收两季虾,每亩可多产虾50公斤,成虾规格一般在40克以上。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潜江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潜江人始终追求卓越品质,践行“好水养好虾、好种种好稻”,坚持养“清水虾”,种“绿色稻”。目前,该市65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溉,建起全国最大、世界最先进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建立行业养殖质量标准,进行“虾稻共作”标准化推广。
他们不断创新,向科技要效益,向模式要产量。近年来,该市在全国首创人工批量繁育诱导、工厂化繁育等一批重要技术;探索虾鳝混养、虾蟹鳜鱼混养、虾稻生态繁养、虾-鸭-稻复合种养……
目前,该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了65万亩,建成13个万亩和60个千亩集中连片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龙虾养殖户户均增收1.6万元,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全市龙虾总产量达10.3万吨,虾稻产量达33万吨。
潜江人精于养虾,也善于烹虾,更诚信卖虾。
目前潜江市龙虾餐饮店超过2000家,年消费小龙虾数十万吨,已推出油焖大虾、卤虾、蒸虾、泡虾、汤虾(煮虾)、烤虾、炒虾球和冻虾等小龙虾菜品100多个,每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达50余万人次,营造出浓厚的“吃龙虾,去潜江”“买龙虾,找潜江”氛围。
近年来,潜江始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龙虾“吃干榨尽”。该市建起小龙虾选育繁育中心,成立小龙虾交易中心、甲壳素深加工中心,开展虾制品加工生产。
除餐饮领域外,潜江携小龙虾进军生物医药领域,投资近5亿元建成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攻关甲壳素提取技术,充分研发其药用价值,让废弃虾壳摇身变为保健品和化妆品,将附加值提高到原来的10至100倍。
如今,潜江稻虾产业全域飘红,小龙虾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等各项指标已经连续14年领跑全国。小龙虾不仅成为潜江一张闪亮的名片,而且带动超过15万人就业创业。一只小龙虾,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栖“明星”。
如今,潜江不仅养大一只虾,做优一袋米,更着手培育“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产业由大到强发展。
在潜江,潜江创建小龙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成全国首个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牢固树立绿色安全的品牌形象。
同时,潜江成功注册“潜江龙虾”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的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潜江龙虾”同时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眼下,该市虾-稻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繁育、苗种繁殖、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冷链物流、交易仓储、餐饮服务、节庆文化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从龙虾养殖到龙虾产业,从龙虾文化再到龙虾品牌,演绎“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品牌传奇。
今年,潜江市又启动“打造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成功申报“潜江虾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致力让“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品牌走出湖北,美誉传扬,切实打造成群众认同的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