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秋天很常见的情况。秋季,气候干燥,喉咙和嗓子容易干涩嘶哑,鼻腔也容易误吸杂物,皮肤干燥等情况都会发生。发生秋燥的症状有很多,下面来看看具体的症状表现,以及秋季如何克服秋燥。
1.声音沙哑
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
2.鼻敏感
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皮肤干燥
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
4.头发干燥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脱落。
5.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1.早睡早起
由于秋季天气较凉,风声较急,地气清肃,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可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2.调节饮食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重。
3.适当的秋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气温相差较多,青壮年包括体质好的老人和小孩不宜马上增添厚衣,宜稍受寒凉,这样更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故民间又有“春捂秋冻”之说。而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此时最宜患病,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
4.保持乐观的情绪
秋风吹落叶,常常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回忆往事,感叹今夕。一些感情比较脆弱的老年人会因情绪波动而出现“心病”。为此,建议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减轻精神负担。
5.补充能量
秋季空气干燥凉爽,病菌最容易从口鼻而入,加上人体在夏季损耗过多,体内营养不足,故极易出现秋燥。因此,秋季应适当服些滋阴补品,以补充人体的能量。
6.坚持锻炼身体
秋天坚持锻炼身体,对人体的肺、肾、目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故秋天应坚持早晨和晚上进行各种健身运动,如慢跑、散步、练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只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对预防秋燥缠身大有裨益。
7.少吃烧烤
烧烤类的食品中,很容易出现引发燥热的“禁忌食材”,如鲜辣椒、辣椒粉、孜然粉等,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烧烤的过程中水分尽失,食后很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烧烤虽然好吃,但是为了健康要尽量少吃哦。
8.养阴润肺不食姜
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内应肺,也就是说秋天里,肺的功能极易偏旺偏亢,肺阴很容易虚损,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直接伤及肺阴。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明确提出了秋天饮食“少辛增酸”的原则,即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特别是生姜,古代的医药典籍中曾反复告诫大家“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A、豉香苦瓜
原料:苦瓜、豆豉、葱、辣椒、鸡精、白糖、醋、盐
a.苦瓜去籽切条,用盐洒一下
b.锅内放油,煸香豆豉、干辣椒段,放入苦瓜加盐、糖、鸡精、醋调味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B、川贝炖秋梨
取秋梨1只,挖去核后,填入川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吃梨喝汤。秋梨性凉、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此法炖梨对于痰热、燥咳的患者疗效较好。
C、野菊蜂蜜饮
取野菊花5~10克,蜂蜜适量,开水泡服代茶饮。野菊花性味辛、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以及疮疔等皮肤病。蜂蜜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润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秋季防燥滋补的首选天然食品。两者冲饮,清热解毒、养阴润燥有良效。